2013年1至10月炭素行业生产经营情况简要分析
【摘要】: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秘书处不完全统计,1至10月,工业总产值158.32亿元,同比减少3.58%;工业销售产值156.22亿元,同比减少0.23%;炭素制品总产量296.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38%。其中,石墨制品51.39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40%;炭制品242.7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5.36%;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据中国炭素行业协会秘书处不完全统计,1 至 10 月,工业总产值 158.32 亿元,同比减少 3.58%;工业销售产值 156.22 亿元,同比减少0.23%;炭素制品总产量 296.18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 11.38%。其中,石墨制品 51.39 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2.40%;炭制品 242.78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 15.36%;特种石墨制品 20115 吨,比上年同期减少 28.05%。全行业库存量上升幅度较大,市场情况不容乐观。
一、生产情况分析
1、1 至 10 月,炭素行业的主导产品炼钢用石墨电极产量为 507887 吨,同比减少 2.24%。其中,超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为 177015 吨,同比增加 3.84%,产量较大的企业依次为:方大炭素 33989 吨、中钢吉林炭素 31728 吨、南通扬子碳素 26504 吨、开封炭素 21320 吨、河南三力炭素 18318 吨、红旗渠电炭 17220 吨、士达炭素 6603 吨、山东八三炭素 5899吨、大同能源炭素 4497 吨、林州电力 3303 吨、方大蓉光炭素 2106 吨、方大抚顺炭素 1789 吨、丹东鑫兴炭素 1430 吨、方大合肥炭素 1197 吨、中钢川炭 12 吨;高功率石墨电极产量为 184726 吨,同比减少 5.39%,产量较大的企业依次为:方大炭素 30669 吨、吉林炭素 30445 吨、方大抚顺炭素 15434 吨、山东八三炭素 15193 吨、士达炭素 12254 吨、方大合肥炭素 10714 吨、林州电力 10090 吨、大同能源炭素 9636 吨、红旗渠电炭 8968 吨、新郑豫电 8650 吨、河南三力炭素6935 吨、方大蓉光炭素 6506 吨、木子炭素4750、辽阳炭素 3683 吨、丹东鑫兴炭素 3404 吨、兴和兴永碳素 2878 吨、黑龙江鑫源 2872 吨、中钢川炭 712 吨、邯郸华源 669 吨、石家庄炭素 264 吨;普通功率石墨电极 146140 吨,同比减少 4.98%。
2、在炭制品中:炭块类产品产量为 97502 吨,同比减少 9.58%,主要生产企业为:河南(鲁山)方圆炭素 39233 吨、方大炭素 18830 吨、晋阳碳素 17370吨、山西丹源碳素 12941 吨、吉林炭素 7382 吨、河北联冠电极 1746 吨;炭电极类产品产量为 1878915 吨,同比增加 17.13%。其中,炭电极主要生产企业为:河北顺天电极 38728 吨、河北联冠电极 18401吨、焦作东星 13018 吨、山西三元12299 吨;预焙阳极主要生产企业为:强强碳素 514484 吨、索通发展 441286 吨、济南万方 329492 吨、济南澳海炭素 302093 吨、山东前昊炭素 102887 吨、山西丹源碳素 66419 吨、青海长春 34746 吨;焙烧电极毛坯主要生产企业为:天津利源碳素 4656 吨、天津龙汇碳石墨 150 吨、中钢川炭 28 吨。特种石墨制品类产品产量为 20115 吨,同比减少 28.05%,主要生产企业为:兴和兴永碳素 8712 吨、大同新成特炭 4356 吨、平顶山东方 3857吨、唐山金湾 1491 吨、兴和木子 1130吨、中钢吉炭 307 吨、方大炭素 296 吨;炭糊类产品产量为 382354 吨,主要生产企业为:兰州阳光 344444 吨、晋阳碳素 14699 吨、山西丹源碳素 14452 吨、中钢吉林炭素 4453 吨、方大炭素 1543 吨、河南(鲁山)方圆炭素 1297 吨、开封炭素 1110 吨、联冠电极 356 吨;其它炭制品类产品产量为 69014 吨,主要生产企业为:新郑豫电 50400 吨、天津龙汇碳石墨 10787 吨、唐山金湾 6764 吨、河北顺天电极 964 吨、石家庄华南炭素 99 吨。
二、销售和库存情况分析
1 至 10 月,全行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178.11 亿元,同比增加 1.11%。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如下:方大炭素 16.90亿元、强强碳素 15.08 亿元、济南万方 14.66 亿元、中平能化开封炭素 13.87 亿元、济南澳海 13.70 亿元、索通发展 13.56亿元、中钢吉林炭素 11.16 亿元、兰州阳光 9.53 亿元、河南三力炭素 5.05 亿元、红旗渠电炭 5.02 亿元、南通碳素 4.66亿元、山东八三炭素 3.84 亿元、新郑豫电 3.70 亿元、山东前昊炭素 3.16 亿元、河南(鲁山)方圆炭素 2.97 亿元、兴和兴永碳素 2.96 亿元、士达炭素 2.76 亿元、河北顺天电极 2.74 亿元、山西丹源碳素 2.71 亿元、林州电力 2.52 亿元、方大抚顺炭素 2.43 亿元、方大蓉光炭素2.23 亿元、丹东鑫兴炭素 1.90 亿元、大同能源炭素 1.84 亿元、临邑县鲁北炭素 1.81 亿元、方大合肥炭素 1.79 亿元、晋阳碳素 1.77 亿元、平顶山东方 1.75 亿元、兴和木子炭素 1.66 亿元、河北联冠电极 1.45 亿元、辽阳炭素 1.37 亿元、邯郸华源 1.02 亿元、青海长春 0.98 亿元、山西三元碳素 0.98 亿元、焦作东星0.95 亿元、大同新成特碳 0.80 亿元、唐山金湾特碳 0.72 元、中州炭素0.65 亿元、石家庄华南炭素 0.50 亿元、黑龙江鑫源炭素 0.41 亿元、天津龙汇碳石墨 0.26 亿元、中钢川炭 0.14 亿元、天津利源 0.14 亿元、石家庄炭素 0.06亿元。炭素制品销售总量为 242.17 万吨,同比持平。销售石墨电极 49.58 万吨,同比减少 1.47%,其中,销售高功率石墨电极 18.09 万吨,同比减少 1.80%,销售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19.42 万吨,同比增加 8.22%。截至 10 月底,全行业炭素制品库存总量为 38.29 万吨,同比增加 35.93%。石墨电极库存为 9.14 万吨。其中,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为 3.03 万吨。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库存为 4.02 万吨。
三、出口情况分析
从产品出口方面看,1 至 10 月实现出口创汇额 73120 万美元,同比增长6.99%。出口创汇额分企业情况依次为:强强炭素 15923 万美元、索通发展 13945 万美元、方大炭素 8093 万美元、济南澳海 7293 万美元、开封炭素 5909 万美元、吉林炭素 5293 万美元、河南三力炭素 2785 万美元、山东前昊炭素 2551 万美元、济南万方 2097 万美元、方大抚顺炭素1681 万美元、士达炭素 1671 万美元、南通扬子碳素 1668 万美元、新郑豫电 1280 万美元、辽阳炭素 1243 万美元、方大合肥炭素 938 万美元、唐山金湾特碳 875 万美元、丹东鑫兴炭素 810 万美元、方大蓉光炭素 559 万美元、石家庄华南炭素 493 万美元、大同能源炭素 454 万美元、林州电力 371 万美元、山西三元炭素 304 万美元、河北联冠电极 282 万美元、内蒙兴和兴永碳素 267 万美元、大同新成特碳 235 万美元、河南(鲁山)方圆炭素 225 万美元、兴和木子 224 万美元、临邑县鲁北炭素 135 万美元、晋阳碳素 128 万美元、河北顺天电极 110 万美元、黑龙江鑫源炭素 105 万美元。炭素制品出口量为 66.45 万吨,同比增加 20.39%。其中,出口石墨电极12.92 万吨,同比增加 6.26%。在石墨电极出口中,高功率石墨电极、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出口量分别为 5.44 万吨和 5.65 万吨,同比分别为减少 7.63%和增加 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