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于世间的道德基础---论“良心”
【摘要】:
今天的题目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我们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学会了如何生存之道,而我们确忽略了善待他人之义。也许许久以来被人忘记的宝贵财富,那就是做人的感恩之心-------良心! 一、天地存两物,人兽均之恩 虽然,良心一词惯灵入耳,好像有些平庸,不足为奇。但他确实衡量每个人所行走于世间的道德人品。善行于世、君臣与己、恭和与奉、孝道于天下。因此,良心不可无视与道,也不可小题大做。
今天的题目非常重要,也非常严肃。我们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经济发达的现代社会里学会了如何生存之道,而我们确忽略了善待他人之义。也许许久以来被人忘记的宝贵财富,那就是做人的感恩之心-------良心!
一、天地存两物,人兽均之恩
虽然,良心一词惯灵入耳,好像有些平庸,不足为奇。但他确实衡量每个人所行走于世间的道德人品。善行于世、君臣与己、恭和与奉、孝道于天下。因此,良心不可无视与道,也不可小题大做。五千年文明史一再提醒世人做人要有良心,出事要讲良知。也许我们对良心的概念有些雾里看花,知其然却忽视共所以然;良心的背后是做人的原则、做人的道德规范。齐家与社会、齐家与事业、齐家与自己。同时,也一直受到社会的责论。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这句名言。它出自明代《增广贤文》的诗词当中,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乌鸦小的时候母亲抚养它成长,等到母亲老了的时候乌鸦懂得感恩之心,把食物为给自己的母亲吃。小羊在自己出生后第一口奶水开始就懂得感谢父母的生养之恩,跪着吃奶,以跪报恩。所以当我们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作为世界的主导者,我们做过什么呢,值得每位士者深思。
当我们的企业再给了我们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宽厚的经济基础的时候,试问各位我们有没有为这家企业做出相等的付出呢。没有。每个人都会说回报社会,回报企业等等冠冕堂皇的话。而企业的发展中就离不开我们这些奉献着。只有我们真心付出,才会有企业的不断发展。这个道理不说也知道。请各位用你的右手摸摸你的心口,我们的良心是否有所发现?
再有,康熙皇帝在他的奶奶,也就是孝庄太后大寿的时候送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太后看到这个字很奇怪,问道:“福字下面的田字为何不封口啊?”康熙回到“疆土尚未统一,虽已太平,但西域仍有战乱,国统未能完成,臣民日未安定。我未能完成祖宗遗愿,怎敢收起“福”字。大家可以看到,作为皇帝的康熙都不敢忘记祖先留下的遗愿,皇帝一样懂得孝道,懂得良心。
二、跟着前人的足迹,打好良心的根基
不管是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探路者”奉献,如果没有探路者、先行者的不断尝试,怎能实现飞速发展的现在。有些人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做出贡献的同时有更多的人在默默的做他们的后盾,他们知道报答所帮助他们勇往直前、取得胜利的伙伴。更是用实际行动回报了百姓。而有些人却居功自傲、自以为是、遭后人唾骂。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他们不懂得回报他人,没有良知。躺在自己的功劳簿上享受生活却忽略了感恩戴德的道理。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那些“老功臣”们同样有这样的人。他们只知道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企业给了他们丰厚的待遇。这就是不懂的感恩,没有良心的表现。
那么,良心究竟是什么?就个人而言良心是为人处事、做人的坚实根基。失去了根基就失去了自然,失去了做人的底线失去了做人的品质。在内涵意义上讲,是人格理念与人品道德的延续,是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延伸,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插上奋飞的翅膀翱翔于人生的色彩。古人云“良心是治国起家,平天下,修身”而当今社会,良心更加修饰的那就是人的内在、心灵、报答、齐心、感悟、善良等等。如果讲良心占据你的人生坐标,定位于你的人生价值,那你将终身受益,终身成长和锻炼,讲良心化为你的实际行动,不受社会的谴责,我们应该静坐常思慕,无眠欲自虑。不论何种理解方式,在行事前都离不开前人做参照,大到治理国家,小到发展自身,历史当中有很多探路者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人都有一颗看重自己的心,英雄则以身殉国,大夫则以身殉君,圣人则以身殉育人,士者则以身殉名,小人则以身殉利。问问自己你将以何如?
三、切勿欠下良心债
与个人的利益相比,良心、良知对于社会更是弥足珍贵。近年来,在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孔雀胆、苏丹红、落日黄等等化工原料,频频“走进”食品当中,而三鹿的毒奶粉更是让国人感到心寒,请问,企业的良心和社会责任哪里去了,这样的企业卖的不是产品,卖的是自己的良心,俗话说“人做事,天在看”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所以作为社会参与者,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吃不到所谓的良心食品,该如何?我们都有社会责任,而履行这种责任的动力就是良心的推动。懂得感恩、懂的报答、懂得孝道。上智天地、下到父母。大到社会、小到家庭。当今在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物质满足了我们的生活,切不可让良心失去色彩。
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虽说是善,但也有良心的含义。如果是一个恶人,他怎么会有良心呢。二十四孝里充分的把人的善、孝以及良知表现的非常突出,我简单举几个例子和大家分享。
第一个,亲尝汤药;汉高祖三子,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闻名天下,侍奉自己的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带的侍奉母亲,每次服用的汤药都要亲自尝过后才放心的给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行礼仪、知良知,注意发展农业,使两汉人丁兴旺。
第二个,鹿入奉母;相传春秋时期的大孝子,父母年迈,需鹿乳治疗眼疾,他便披着鹿皮进入山林之中,钻进鹿群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第三个,刻木事亲;东汉时期河内人士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父母的雕像,凡事都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父母后才自己食用,出门前顶禀告,回家后定见面,从不懈怠。
第四个,卧冰求鲤;王祥生母早丧,继母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了父爱,父母患病,他不记继母的仇恨,用心侍奉双亲,继母想吃活鲤鱼,王祥在寒冬严寒的季节,解开自己的衣服卧在冰面上,冰面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吃后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从温县县令做到了朝廷太尉。
以上四个故事虽不全面但是表现出了古人的孝心和良知,他们懂得对父母的孝心,用良知和良心汇报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试问,我们在这方面又做到了什么,有没有用良心回报父母,乃至所帮助过你的人呢?
对于我们自己的家庭,我们又做到了什么呢?顶撞父母、欺骗父母、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殴打父母的现象任又发生,在这个法治社会里,教育远比从前的年代,我们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不孝之举,请闭上你的眼睛,好好回味一下自己对家庭所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我们是不是很自私。父母愿意付出自己的生命来保佑我们的健康平安,而我们却没有感觉到一点良心发现。各位,请不要在无形中忽略了自己的父母。父母之恩大于天的道理应该都懂。
总之,良心和良知的最低标准就是懂得感恩。对外对得起天地、国家、社会。对内经得起良知的拷问。如果我们失去了这些将会是天理所不能容。正如卢梭所说“良心,你是善与恶的评判者”因此,我们应该有理由让良心的评判者常驻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内心根深蒂固。不做堕落的人,回报你的国家,你的社会,回报你的父母,回报你的灵魂,不让我们的祖先为我们后人的所作所为感到耻辱。
邢晓辉